我們的野生動物朋友
今時今日,更多人選擇放棄自由意志、分辨善惡的能力;
鷺鳥的不幸,令我想起去年春天,花園突如其來的喜事。
果然,在沒有騷擾的環境下,爸媽終於出現,原來是一對鵲鴝(俗稱豬屎渣),男的一身黑衣禮服白色肚兜翅膀繡上白間、女的架起灰披肩白套裙翅膀襯托黑白間;而餵哺行動主要還是由母親負責,她首先離遠觀察巢穴動靜,如果安全的話,她會飛到巢穴前方的欄杆;當沒有進一步的危機下,她便跳到鳥巢邊沿;但她還是感到不安,需要再次多望幾眼以確定絕對安全,她才安心跳進鳥巢,逐一餵哺幼兒。通常,大佬永遠佔據有利位置,站在最前方搶食頭啖湯。母親餵完一只,便立即飛走,然後過一陣子再返回巢穴,各個小黃嘴便會自動打開,母親會逐一餵哺其他兄弟姊妹,直至全部子女都食過東西。牠們的糧食有石龍子、草蜢、爬蟲等等。至於爸爸主要的職責,是從旁監視鳥巢,看看老婆子女是否安全,偶爾也協助餵哺幼鳥。今次是真正的為口奔馳,要養育五名子女,原來談何容易。
日子一天一天過去,有幸見證幼鳥漸漸長大;由未開眼到現在眼仔碌碌、由光禿身體到羽毛豐滿、由瘦骨嶙峋到肌肉結實;唯一不變的,仍然是溫柔的叫聲和瘋狂的搶食態度;此刻,我感受到牠們父母的同樣喜悅。大概兩個多星期後的假日,來到中午時份,我家用膳後回家,驚覺其中一只幼鳥站出信箱鳥巢,在耀眼陽光下,毛髮整齊、輪廓鮮明、骨架精奇,只是翅膀和尾部羽毛還未完全發育。這一刻,能夠近距離觀察,實在是難得的經驗。人類與野生雀鳥,是可以共融和諧生活,只要我們學會互相尊重,自然得到野生動物的信任。
突然,幼鳥展翅飛翔,飛往頭頂的天線;我不明原因但擔心牠的危險,便即時將其捉緊並準備放回鳥巢。原來,我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鵲鴝夫妻的目光,牠們立即起勢呼叫並發動攻擊。似乎,今天的節目,鵲鴝家庭早有安排;只見爸媽站在遠方,口中都含著小石龍子,不停叫喊,好像不斷催促子女是時候離開這個臨時居所。其他兄弟姊妹仍然靜候在鳥巢內的時候,第一只幼鳥再度鼓起勇氣,跌跌蕩蕩地展翅高飛,飛到二十米外的馬路上,媽媽正在那裡等候牠,為了慶祝好孩子的膽色,她送上口裡的美食;然後,牠們再度起航,飛往靠近海岸邊的黃桐樹,一處隱蔽的地方。
接著,爸媽又返回鳥巢附近,提醒其他子女,需要逐一出發。果然,當爸媽發施號令,第二只幼鳥又乖乖地跳上欄杆,跟隨爸媽身影,開展未知旅程;第三只準備...起飛;第四只...輪到最後一只。最後,牠們都能夠準確無誤地來到這片更加貼近大自然的黃桐樹,準備開展新生活。鵲鴝一家就這樣沒有跟我們說一聲再見,空置鳥巢現在仍然保留在花園中。
一年過去,今年燕子選擇在一棟新房子的簷蓬下築巢、
留言
張貼留言